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

對於病人很有興趣的活動,應該要延長時間嗎?

圖片
前陣子有個醫學生來見習活動,活動後的討論中,他問了一些問題。我自己覺得這些問題還不錯,也是許多職能治療新手可能會碰到的問題,因此就整理一下分享給你看。 以下是其中一個問題: 「如果是病人很有興趣的活動(例如說,很多精神科個案都很喜歡的麻將),看到病人進行地意猶未盡,會將活動的時間延長嗎?」 這真的是個不錯的問題。 話說回來,一般學生會碰到的狀況其實跟這種狀況不太一樣,通常是因為經驗不足,時間掌握的技巧還不夠,結果活動帶到超時,或是時間沒到就帶完了。不過,其實原則還是一樣,所以我就一起說。 我的觀念認為,不可以因為病人活動很投入,就順著延長時間。 為什麼呢?你可以想像一下,如果你身邊有個對你而言,算是相對有權威的人(比如說,你的父母、老師、教練或上司),他的規則一直在變,請問對於他說的話,或他定出來的規則,你還會信任嗎?我相信你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。 因為當對方的規則一直在變動時,你會變成很難掌握接下來應該要怎麼做。聽到一個規則時,會變得不知道有沒有必要遵守。因此會變得無所適從。 要避免這種情況,在一開始的規則就要定好,定好了的規則就要遵守。 定好了的規則就要遵守 在你團體當中的成員也是一樣的。時間到了,該下課就要下課。如果團體的時間到了,卻還不下課,或是成員凹一凹說要延長就延長,就會容易讓成員覺得,你說的話其實沒什麼說服力。 但如果像前面的問題所說,是成員很有興趣的打麻將之類的活動,對病人也有幫助,那該怎麼辦呢? 我自己的做法是這樣的。從經驗當中就會大概知道成員對哪些活動特別有興趣,那如果我自己時間上也ok可以延長,那就在團體一開始就講清楚可以延長時間到什麼時候。 假設平時30分下課的活動,那我知道大家手癢都很想打麻將,我自己時間上也可以,那就在一開始就講清楚,我們這次麻將活動可以打到50分。50分一到,就一定要收。 一開始就明講規則,會讓成員感受到你其實也尊重他們的意願,但同時也讓他們看到你其實還是有原則性的。 在這個原則沒有掌握住,讓成員不信任的話,有什麼問題呢? 這很容易讓你的話失去公信力,成員就無法打從心底信任你。甚至以後你跟他個別做的一些約定,他也會很隨便地答應,接著又很輕易地就違反。 甚至還有更嚴重的狀況,就是團體中如果有一些人格疾患(personality

ACL 3.4 (艾倫認知層級皮革測驗,Allen Cognitive Level Screen Assessment)

ACL3.4 ( 艾倫認知層級皮革測驗, Allen Cognitive Level Screen Assessment) 能自主地抓放物品。在執行自我照顧 ( 上廁所、洗澡、個人衛生、穿衣 ) 的各個步驟時,似乎能重覆執行,但仍需要協助。 Type of Bodily Behavior 可能出現的行為表現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 行為表現造成的結果 Risk Factor 風險因素 Intervention 介入方式 在這個層級的人都不喜歡被指示要做什麼,也不能催趕他們。 如果催趕他們的話,他們會變得焦慮、生氣跟激動。 可以讓個案獨自完成穿衣、洗澡、吃飯,但實際完成的品質可能不太好。可能會在沒人監督下做出危險的行動。 除了需要鼓勵個案進行自我照顧之外,他們也需要一些協助。也要體諒個案的思考速度會很緩慢。 所有的照顧者都需要了解個案的認知功能缺損跟需求。 必須要有顯而易見、直接擺在面前的選項 ( 例如:出門要穿的衣著 ) ,讓個案可以從中直接選擇。 如果忽略個案的感受,沒有讓他有自主的「選擇權」 * ,可能會變得激動 在執行 ADL 時,較難注意到那些需要精細動作的步驟。無法意識到應該要依照天氣的變化調整穿著。 給個案兩整套合適目前天氣的衣著,給他時間做決定。使用簡短明確的句子,讓個案比較容易聽得懂。 在洗澡時,會試著清洗身體的前半測。 清潔身體的效率不佳 ( 特別是視線範圍以外的部分 ) ,需要照顧者較全面的協助。 因為無法注意到細節及安全性,在洗澡時可能會有跌倒的風險。在激動時可能會出口罵人。 在洗澡時需要較完整的協助,確認個案穩定地坐好,如果站起來時要握扶手。 上完廁所後要在有人監督之下擦屁股。會自己沖馬桶。 可能會拒絕讓照顧者幫他擦屁股,在尷尬之下可能會出口罵人。 擦屁股的效率不佳,殘留的大便可能會造成擦傷跟疼痛。可能會因為冒犯了照顧者,因而沒有將屁股清理乾淨。 照顧者每天都要確認肛門周圍的清潔。在上廁所時要確認個案的安全。

在臨床做職能治療活動時,需要每週換活動嗎?

圖片
昨天有個同學留言回應之前寫的文章「 使用ACLS皮革測驗、Purdue測驗常見的錯誤 」,就提醒了我,現在大四(或延畢)的同學,現在應該要準備換到第二站了。 那麼說到 職能治療 在 精神科 的 臨床實習 ,就會讓我想到一個在實習過程中想到的疑問: 在 設計治療活動 時,真的需要每週都換活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