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臨床做職能治療活動時,需要每週換活動嗎?

昨天有個同學留言回應之前寫的文章「使用ACLS皮革測驗、Purdue測驗常見的錯誤」,就提醒了我,現在大四(或延畢)的同學,現在應該要準備換到第二站了。

那麼說到職能治療精神科臨床實習,就會讓我想到一個在實習過程中想到的疑問:

設計治療活動時,真的需要每週都換活動嗎?

在精神科實習的時候,老師都會要求活動每週都必須要更換。就在想破頭之際,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。來個簡單的算數就知道,就算每天只需要帶一個活動,一週帶5天,一年下來就得想出260個不同的活動。只要工作四年,你就得想出上千個不同的活動……

在臨床的OT,難道不會把腦筋想到油盡燈枯,搞到像抹布一樣拿起來擰嗎?


我在實習時沒有得到答案,在我進入職場後也沒有得到答案。終於,在我工作到油盡燈枯時,想通了這個問題。

先直接說我的答案。其實呢,在實際臨床的時候不需要這樣做。你可以連續幾週都帶同一個活動。

那為什麼在實習的時候要每週換呢?

其實,因為在實習的時候,老師當然會希望學生能夠多發揮一些創意,多搾出一些腦汁。畢竟,在你的整個OT的生涯當中,除非你運氣好有督導,不然的話,這很可能是最後一次會有人實際帶著你練習臨床治療。


既然如此,那在這個時候不正應該要趁著機會,多嘗試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嗎?所以在這十二、十三周的實習過程當中,我也會建議應該要多嘗試不同的治療媒介。

你可以想想看,其實十二週、十三週的活動,就同一個時段的活動來說,就算每週換一個,其實也就是想十二、十三個不同的活動而已。

不過,等你畢業,實際到了臨床以後,就不需要這麼頻繁地換活動了。你可以帶個四次,也就是大概一個月再換一次活動項目就可以了。

這可不是因為沒有老師帶了,所以可以偷懶啊!


你可以想想看,當我們自己正在學一項新的技術時,你需要學習多久呢?

我舉手工藝類型的活動當例子好了。你在一般情況,在參加才藝班學習手工藝活動的時候,你會這一小週教繪畫、下一週教雕刻、然後再下一週又換壓花嗎?

應該不會吧!通常正常的學習模式是什麼呢?就是你會有一段時間都在學做同一類型的活動,這段時間可能一週、一個月、三個月,總之就是需要一段時間重覆許多次。

譬如說,你開始學水墨畫,假如你一週練習一次,那可能接下來的一、兩個月通通都在畫水墨畫,才慢慢可以抓到怎麼畫會比較好。

就連我們在一般情況之下在學習,你都需要很多次重複的練習才有可能學會了,那對於病人來講,難道他們不就需要更多的重複次數,才有辦法學會一項技術嗎?

一次1~2小時的活動中,病人可能才剛開始抓到訣竅時,就已經準備下課了。然後下週又要換成完全不同的活動,又要重頭開始學。一個沒學好,就換下一個。

因此,治療活動其實也是一樣的概念。需要連續幾週重覆,才比較容易學起來。

那你可能會問,但是這樣子病人不會覺得很無聊嗎?

這其實可以就兩個方面來處理:

  • 換湯不換藥
  • 漸進式挑戰


換湯不換藥

如果真的擔心病人覺得無聊的話,那還有一招,就是換湯不換藥。

換湯不換藥的意思是說,你的治療方式或是你的核心主軸還是一樣的,但是你卻把活動的媒材或主題替換了。


舉個例子好了。譬如說,剛才講的水墨畫,你可能在第一週時說明接下來幾週要學水墨畫,首先第一週可能是畫遠山,下一週可以畫竹子,再下一週再畫石頭。同樣都是水墨畫,同樣都是畫竹林,但是每週畫的東西都有點不同,這樣病人既不會無聊,又不需要重頭學。

甚至,到最後一週時,還可以把前幾週畫的主題全部拼在一起,變成一幅完整的畫。

因此,主題更換一下,但畫的媒材跟技巧卻是一樣的,那這樣的話就可以重複地不斷練習要教的技巧。這就叫換湯不換藥。

漸進式挑戰

另外一個做法,就是漸進式的挑戰。什麼意思呢?就是這幾週的活動中,你可能會有一個最終的目標,是要完成一件什麼東西。那你在前面就需要花幾週的時間去鋪墊,來預備後面要做的事情。

比如說,一樣舉水墨畫當例子,一開始的第一周,我們可能先學習試玩墨汁跟水的比例,還有畫在紙上會有什麼不一樣感覺。

沾多少墨、用什麼樣的紙、畫起來會是怎麼樣的感覺,都可以讓病人去體驗一下。

然後之後才進階到,筆用不同的方式可以畫出什麼筆觸,可以在紙上畫出什麼樣的東西。那再來就是畫不同形狀,之後又可以從這些形狀變成畫出不同的東西出來。

那前面那些準備動作,病人不會覺得無聊嗎?假如他們不知道為何而做的話,當然會啊!

因此,要讓病人跟著你做的前提是,你必須要先讓他們知道後面到底要做什麼。不然你都讓病人做這種很無聊的事情,他們就會覺得你在耍他們。

所以,一定要先有一個最終的demo成品讓病人看。再告訴病人說,我們前幾週會先做一些練習,然後就帶大家做出這個作品來。


一旦有個目標,就會讓人心中有一個預期,知道自己接下來在做的事情不是在浪費時間,而是在做後面的預備。

那這樣一來,就會很像打電動時,不斷累積進階打怪,不斷升等的概念一樣。讓他們一層一層地學習,也會讓接下來的幾周裡面,都有一個很好的進度表。他們就可以漸漸地朝向這個demo品的目標前進。

希望以上的建議能幫助到你。

留言

  1. 感謝張老師寫的文章,進入臨床工作時,解開我困惑多時的疑問,也給予我新的方向去思考活動的設計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ACLS-5評分標準 (艾倫認知層級皮革測驗,Allen Cognitive Level Screen Assessmen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