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活動的實例來學習分析性參考架構 -- 漫畫填空

分析性參考架構的目標是要解決掉那些會過度消耗生命能量的衝突,那我們第一步要先做什麼事情呢?首先你得要先找到會消耗這些能量的問題點是什麼。找得到問題根源才有辦法針對問題解決。



知道要先找到問題才有辦法解決問題,接著我再更進一步地問你,那我們要怎麼找到這個問題根源呢?

給你一點提示好了,就像我們在臨床上做的屋樹人   (KHTP, Kinetic House-tree-person Drawings)  就是其中一種常用的方式,那這是哪種類型的做法呢?

嗯沒錯,就是投射性(projective)的測驗。





在臨床上我們常用的投射性測驗包含有屋樹人(KHTP)、完句測驗等等,這些投射性的測驗可以讓個案擁有更多發揮的空間,進而幫助我們一窺個案的內在衝突與潛意識的層面。

話說回來,當然不是一定只能使用投射性測驗能達成這個目的,使用具有投射性質的活動也可以幫助我們得到這種效果。為什麼呢?因為活動對於職能治療師來說,也是一種動態的評估項目。

那我來介紹一下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活動:漫畫填空

我自己覺得這個活動相當有趣,乍看之下並不難,但其實對於團體成員來說也是有一點點挑戰性的。


你自己可以試玩看看,如果是你的話,你會在這些空白中填入什麼樣的對話呢?

做過一次之後,你也可以試著分析一下這個活動需要的功能有哪些?團體成員在進行的時候可能會有什麼表現?會不會遇到什麼困難?

讓我再丟個問題給你,讓你想想看。當你要使用分析性參考架構來介入時,如果個案寫出了一些很奇怪、不合邏輯、或是不符合劇情的對話,你會怎麼辦呢?舉個我實際帶過的團體例子,有人在倒數第二格寫「你看我會變魔術,很厲害吧!」如果是你,看到個案這樣寫,你該怎麼做?



這時候需要去糾正他寫的內容嗎?要回答這個問題,你可以想像一下,這就像是當你在讓個案畫屋樹人的時候質疑他畫的房子長得很怪,他畫的樹在自然界中不存在。又像是在寫完句測驗時,對於個案寫出來的東西如果不合現實就給予糾正。

這樣做的問題在哪裡呢?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個案做出真實的投射,那麼個案的作品就沒有「對錯」或「好壞」的差異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,使用投射性測驗或活動的最基本原則。

當你對於個案的作品提出糾正,就代表你正在下判斷,代表你已經對個案的作品做出了「對錯」或「好壞」的判斷。而這樣的判斷就會對於個案的投射造成干擾。



因此,如果你在此時此刻,對於這個個案打算使用分析性參考架構的話,就不應該對他的作品提出評判。反而應該透過靈活交替運用封閉性或開放性的提問,盡可能地引導個案去解釋、說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。這樣才有更多機會發現個案的衝突點在什麼地方。比如說像前面的例子,當個案覺得那張圖是在變魔術,那麼這時候你也許可以往這個方向思考:「會變魔術」對於這個個案而言,是否代表了什麼意義?進而從這個角度切入與個案在活動中對談。

當然,比起像KHTP那樣從一整張的白紙起頭,我們今天這個活動當然相對來說自由度就少了一些。像這樣的活動,我覺得有點像是完句測驗開頭的那幾個字一樣,是一種給予一些提示,然後讓個案自由發揮剩下的部分。嗯,這有點像圖型化的完句測驗。只是當然自由度也是比完句測驗再小一些。



那再來給你一些挑戰,如果你想要讓這個活動再略略增加一點自由度,你可以怎麼做呢?我會在底下的留言處提供我的建議,你可以先思考過後再去看看喔!在下一篇我會反過來,同樣使用這個活動,但教你怎麼利用獲得性參考架構的原則幫助個案。


留言

  1. 如果要增加自由度的話,可以把最後一格給去掉,變成開放性的結局,增加想像的空間,讓個案去自由發揮最後發生了什麼事。而這也是這種活動一種很好的分級方式。

    你有想到別的方式嗎?歡迎留言分享喔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ACLS-5評分標準 (艾倫認知層級皮革測驗,Allen Cognitive Level Screen Assessment)